构筑生命防线,湛江雷州、徐闻完成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
为摸清湛江雷州、徐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找准当前地灾防治的突出短板,为后续防灾减灾工作夯实基础,湛江市联合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广东省有色地质环境中心)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
与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比,此次风险调查注重从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更加聚焦关注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风险调查和评估,查清“隐患在哪里”。对此,湛江自然资源局全面加强人力、资金、技术保障,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重大任务。
今年4月,项目正式启动。湛江市自然资源局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成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系统收集全市地质、气象、水文、地质灾害、城镇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组织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广东省有色地质环境中心)按照“先扫面、后对点”的原则开展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期间,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调查工作,完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抓好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和调查成果质量检查,加强培训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在湛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的统筹、部署、协调下,历时5个月,技术人员完成了辖区内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调查面积达3000余平方千米。
随着调查技术的智能化,此次调查工作,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了已实施1:5万或更高精度的地质灾害调查、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构建了“高精度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空-天-地三位一体”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技术方法,提高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能力,为查明孕灾地质条件,承灾体信息,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体系。特别是对山高坡陡、人员难以前往的地灾易发区,加大了科技的应用,以便快速、全面、准确地发现新隐患点,提高了调查精度和效率。
此次调查工作,完成了地质灾害与孕灾地质条件、承灾体调查,判识了地质灾害隐患,深化了调查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形成机理和发育分布规律的认识,总结了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对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内靠山建房的山边行政村(居委)进行了镇村山边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完成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与区划,编制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相关图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空间数据库,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接下来,湛江市自然资源局与地勘单位加强成果转化,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对查明的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