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来看7~8月地灾避险典型案例②
切坡建房户需加强地灾自我防范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二、三层自建房逐渐增多,山区出现不少切坡扩基现象。这种情况下的切坡,高度在3米~15米之间;坡度多大于45°,以60°~70°居多;临坡距离多小于15米,以2米~5米居多。绝大多数自建房排水设施不完善,坡脚无防护工程,在带来建筑边坡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剧了地质灾害风险。
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因地制宜,探索出有针对性的防灾措施,积累了以下成功避险的经验:一是加强宅基地选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建筑边坡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户主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将既有切坡建房点列为地灾巡查监视重点,由住房建设、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巡查排查,一户一策指导防范地质灾害风险。三是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响应,及时动员切坡建房户做好临时避险,让他们知道一旦雨中发现坡顶水流挟带土石倾泻、开口线处土石出现崩滑、切坡面局部垮塌、坡脚鼓胀等情况,应立即避险;天放晴后,经专业技术人员核查,确定安全后才能返回。四是通过防灾知识宣传,提高切坡建房户主的承灾抗灾能力。比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向村民宣传如何优化房屋使用布局、安排避险房间;遵循“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住好不住危”的原则,建议村民积极主动做好坡顶截排水、坡体支护或设置坡脚石垛等简易工程措施维护。
典型案例二
甘肃庆城“7·15”韩湾村滑坡避险
7月15日5时28分,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卅铺镇韩湾村西沟门组发生滑坡,规模约7500立方米,造成8间房屋受损。因预警及时,当地相关部门提前组织撤离受威胁2户8名群众,实现成功避险。
7月14日11时24分,省、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先后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风险预警信息,庆城县自然资源局和卅铺镇政府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各村社群测群防员,并安排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协助开展群测群防工作。14日20时40分,包村干部在组织村社干部对韩湾村临崖临水住户房前屋后排查安全隐患时,发现西沟门组一房屋后侧山体伴随降雨有土块滑下,立即动员受威胁的2户8人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测。15日5时43分左右,山体滑动,伴随雨水形成大量泥流,造成房屋受损。
该滑坡所在坡体坡度大、地势陡峻,坡体下部因削坡建房形成了临空面。7月14日~15日,大量降雨不断渗入坡体,导致滑坡发生。 (赵玲玲 于添祎)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