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避险案例:临澧县刻木山乡黄鳌村万12组地面塌陷,零伤亡!

来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 2022-07-06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持续遭遇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绷紧防大汛抗大灾这根弦,积极强化排查巡查,科学调度精准预警,提前下沉督促转移,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目前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47起,紧急转移14.63万人,避免人员伤亡1628人,涌现了一批成功避险典型。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地灾防范意识、提升基层地灾防范防御能力,《湖南自然资源》将陆续刊发各地成功避险案例,供学习借鉴。

临澧县刻木山乡黄鳌村万12组地面塌陷成功避险案例

      4月14日中午12点左右,临澧县刻木山乡黄鳌村万12组发生地面塌陷,位于建兴石膏矿矿界内。4月17日凌晨2点,距离第一次塌陷点100m的矿区位置再次发生地面塌陷。

      该点第一次发生地面塌陷后,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迅速安排技术支撑单位403队调集大量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测绘、勘查设备赶赴现场,不分昼夜开展应急调查与监测。

      4月14日下午14点,地面塌陷周边100m范围内6户居民已经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划定警戒线。

      4月14日晚上11点,将撤离范围扩大至地面塌陷周边300m范围内,共61户127人已经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相应扩大警戒范围至300m。该项措施成功避免第二次塌陷造成的损害。

      本次地面塌陷共损毁房屋4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50万元,由于临澧县委县政府和市县自然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响应处置及时,紧急疏散群众102户231人,未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提前将第二次塌陷区范围的3户10人居民和临时指挥部工作人员11人转移到安全地点,成功避免了21人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1.png

2.png   

       灾害特征:本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形成了2处地面塌陷坑,按发灾时间分别是乔兴安地面塌陷和万少喜地面塌陷。

       根据现场调查,地面塌陷位于建兴石膏矿矿界内,该矿已于2021年停产。石膏矿采用房柱法开采,长期开采石膏矿往往形成一定规模采空区,再加上开采不规范等原因,保安矿柱等无法承受上覆岩土体自重而破裂,采空区上伏岩土体逐渐向下陷落,最终在地表形成塌陷坑,初步分析地面塌陷类型为采空塌陷。

       经验启示:

       应急反应到位。临澧县委县政府接到信息后,迅速指派副县长颜爱军带领县政府办、县自然资源局1小时内赶到现场靠前指挥处置,及时成立了相关工作组,分别负责开展人员转移安置、趋势研判、监测警戒、值班值守等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到位。一是及时组织受地面塌陷威胁的人员共102户231人全部撤离,并妥善安置,成功避险,实现“零伤亡”;二是迅速对现场及周边道路设置警戒线及警示牌,警戒范围扩大至600m,组成10个岗哨,双人双岗24h值班值守,建立台账,遇变形迹象及时上报;三是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物探等勘查工作,评估地面塌陷危险性。

       群测群防到位。临澧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地灾防治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和监测员,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覆盖的群测群防网络,建立了严格的的工作体系。发灾后,当地群测群防人员及时将信息上报至刻木山乡自然资源所,再上报至临澧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临澧县政府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及时会商,及时决策。

      宣传演练到位。群众的避险意识提高在转移安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转移安置群众人数众多,时间紧迫,但是当地群众高度配合,撤离次序有条不紊。这主要在于平时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到位,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到位,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提高,大大减轻了基层发动群众应急避险时的思想阻力。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Baidu
map